被誉为"吴中第一名胜"的虎丘,又名海涌山、海涌峰、虎阜,位于苏州古城西北,距阊门3.5公里的郊外。 虎丘海拔34.3米,占地约20公顷,山体为距今1.5亿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流纹岩。 虎丘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,和苏州古城一样历史悠久。 远古时代,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,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,最终从海中涌出,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,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。“何年海涌来?霹雳破地脉,裂透千仞深,嵌空削苍壁。”宋人郑思肖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由来。如今虎丘虽已远离大海,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海的踪影,海的信息。人们来到虎丘,未踏进头山门,就看到隔河照墙上嵌有“海涌流辉”四个大字;进山门后,一座石桥跨过环山河,桥被称作“海涌桥”;上山路旁的一些怪石,圆滑的石体是因为海浪冲刷而致;憨憨泉因为潜通大海,又被称作“海涌泉”;拥翠山庄月驾轩内立有清代学者钱大昕书写的“海涌峰”石刻。虎丘曾有过望海楼、海泉亭、海宴亭等胜景。在历代文人笔下,更可见虎丘与海的渊源,“海当亭两面,山在寺中心。”(白居易)“宝刹近城郭,峰从海涌来。”(顾瑛)“尝疑海上峰,涌起自天外。”(王鏊)
日期 | 天气现象 | 气温 | 风向 | 风力 | 气压 | 湿度 |
---|
31日周一 | 白天 | ![]() | 晴 | 高温10℃ | 西北风 | 3-4 | 1029hPa | 60% |
夜间 | ![]() | 多云 | 低温1℃ | 西风 | 1-3 | 1029hPa | 60% |
1日周二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2℃ | 西风 | 1-3 | 1024hPa | 72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5℃ | 西风 | 1-3 | 1024hPa | 72% |
2日周三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9℃ | 西风 | 1-3 | 1020hPa | 68% |
夜间 | ![]() |
多云 | 低温10℃ | 西风 | 3-4 | 1020hPa | 68% |
3日周四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22℃ | 西风 | 3-4 | 1018hPa | 62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11℃ | 西南风 | 3-4 | 1018hPa | 62% |
4日周五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24℃ | 西风 | 3-4 | 1015hPa | 56% |
夜间 | ![]() |
多云 | 低温13℃ | 西南风 | 1-3 | 1015hPa | 56% |
5日周六 | 白天 | ![]() |
阴 | 高温25℃ | 西南风 | 1-3 | 1010hPa | 53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15℃ | 西南风 | 1-3 | 1010hPa | 53% |
6日周日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27℃ | 西南风 | 1-3 | 1008hPa | 56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13℃ | 西南风 | 1-3 | 1008hPa | 56%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