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寺于清雍正七年(1729)始建,历时5年建成,清乾隆十年(1745)因失火被焚毁,后于乾隆三十五年(1770)迁至现址重建。寿国寺的建造,据说是康普土干总禾娘积极捐资而成,后来就成为滇西北藏传佛教噶举派十三大寺院之一。 寿国寺位于澜沧江东岸的康普岔枝村,离县城73公里。寺院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,由山门、正殿、侧殿组合成一座四合院。正殿是整个寺院建筑的中心,为三重檐攒尖顶式木结构,总建筑面积为403平方米,横面阔20.32米,纵面深20.4米。正殿檐下有密集的斗拱装饰,具有清代汉式楼阁建筑风格,又有藏式寺院的藻井殿堂特色,在装饰技巧上还融进了剑川木雕技艺。正殿共有3层,第一层为诵经殿,柱头、横梁和柱帽均绘有精美的藏汉图案,左右壁上绘有工笔重彩画,现保存有十幅壁画和一幅隔板画。绘画内容涉及观音、天王、罗汉、地狱黑神、天龙八部及花乌动物等密宗题材。这些壁画构图严谨、色彩艳丽、用笔流畅,人物形象生动逼真。殿内还供奉着释迦三世佛、大宝法王、二宝法王和莲花生祖师造像。正殿第二层和第三层存放有寺内的贵重器物、经书和法器。二层隔板上绘有17幅画和两幅字,正中为转经楼栏,可凭此俯视诵经殿。
日期 | 天气现象 | 气温 | 风向 | 风力 | 气压 | 湿度 |
---|
3日周四 | 白天 | ![]() | 小雨 | 高温7℃ | 西南风 | 1-3 | 662hPa | 98% |
夜间 | ![]() | 雨夹雪 | 低温-1℃ | 北风 | 1-3 | 662hPa | 98% |
4日周五 | 白天 | ![]() |
多云 | 高温5℃ | 西南风 | 1-3 | 663hPa | 98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-2℃ | 北风 | 1-3 | 663hPa | 98% |
5日周六 | 白天 | ![]() |
多云 | 高温7℃ | 西南风 | 1-3 | 664hPa | 97% |
夜间 | ![]() |
多云 | 低温-2℃ | 北风 | 1-3 | 664hPa | 97% |
6日周日 | 白天 | ![]() |
多云 | 高温7℃ | 西南风 | 1-3 | 663hPa | 98% |
夜间 | ![]() |
多云 | 低温0℃ | 北风 | 1-3 | 663hPa | 98% |
7日周一 | 白天 | ![]() |
小雨 | 高温9℃ | 西南风 | 1-3 | 664hPa | 99% |
夜间 | ![]() |
雨夹雪 | 低温1℃ | 北风 | 1-3 | 664hPa | 99% |
8日周二 | 白天 | ![]() |
小雨 | 高温9℃ | 西南风 | 1-3 | 662hPa | 99% |
夜间 | ![]() |
雨夹雪 | 低温-2℃ | 北风 | 1-3 | 662hPa | 99% |
9日周三 | 白天 | ![]() |
多云 | 高温8℃ | 北风 | 1-3 | 663hPa | 97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-4℃ | 北风 | 1-3 | 663hPa | 97%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