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建中路北端,是市内最大的回族清真寺院,可容纳千人礼拜。始建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,1906年(清光绪三十二年),曾翻修扩建。与市区其它清真寺不同的是,陕西大寺大殿系中原地区古代传统砖木结构、琉璃瓦顶的建筑风格,坐西向东,高达十余米。大殿前部为单檐歇山式,用40根朱红色大柱支撑梁架,美观而有气势。拱门上,刻有《古兰经》文,其刻工之精,令人赞叹。后部为望月楼,乃阿訇登临观看月亮出没,宣告斋戒的场所,为上八下四的重檐式八角亭。这种建筑形式在新疆十分罕见。 这座清真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(1736——1795年),迄今已有2O0多年历史。历经沧桑,到清末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由陕西渭河流域一带各方伊斯兰教回民人士捐资重建。解放前该寺已破旧不堪,解放后列入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“文革”间,陕西大寺遭到严重破坏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由于拨乱反正,落实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,陕西大寺恢复了正当的宗教活动。政府还拨出专款帮助翻建陕西大寺。 陕西大寺经过翻建,使这一古建筑重新放出青春的光辉,面目一新,每天都有很多穆斯林前来进行宗教活动,从而满足了乌鲁木齐市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。每逢宗教节日,人们欢聚陕西大寺,参加会礼。 来乌鲁木齐的国际友人常到这里过宗教生活或参观。乌鲁木齐市的伊斯兰教协会会址也设在这里。 交通:天山区和平南路永和正巷,3、61、101、104路汽车南门站下车南侧小巷内
日期 | 天气现象 | 气温 | 风向 | 风力 | 气压 | 湿度 |
---|
4日周五 | 白天 | ![]() | 晴 | 高温9℃ | 东北风 | 1-3 | 909hPa | 44% |
夜间 | ![]() | 晴 | 低温0℃ | 东北风 | 1-3 | 909hPa | 44% |
5日周六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0℃ | 东风 | 1-3 | 908hPa | 29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3℃ | 东南风 | 3-4 | 908hPa | 29% |
6日周日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4℃ | 东南风 | 3-4 | 906hPa | 29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4℃ | 东南风 | 1-3 | 906hPa | 29% |
7日周一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7℃ | 北风 | 1-3 | 902hPa | 20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7℃ | 东南风 | 1-3 | 902hPa | 20% |
8日周二 | 白天 | ![]() |
阴 | 高温21℃ | 东南风 | 1-3 | 899hPa | 34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8℃ | 北风 | 1-3 | 899hPa | 34% |
9日周三 | 白天 | ![]() |
阴 | 高温17℃ | 北风 | 1-3 | 898hPa | 63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8℃ | 北风 | 1-3 | 898hPa | 63% |
10日周四 | 白天 | ![]() |
阴 | 高温17℃ | 北风 | 1-3 | 891hPa | 62% |
夜间 | ![]() |
阴 | 低温8℃ | 北风 | 1-3 | 891hPa | 62%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