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壶口瀑布下游五公里处,“十里龙槽”下方,在黄河谷底的河床中,有两块梭形的巨石,巍然屹立在巨流中,形成两个河心岛.这就是古代被称为“九河之蹬”的孟门山。相传这两个小岛原为一山,阴塞河道,引起洪水四溢,大禹治水时,把此山一劈为二,导水畅流。此二岛,远眺如舟,近观似山,俯视若门。又传说古时.孟家兄弟的后代被河水冲走,曾在这里获救,故将此二岛称为孟门山。 大孟门岛长约300米,宽50米,高出水面约1 O米。其南面石崖上,有清、雍正初年,金明郡守徐洹瀛题刻的“卧镇狂流”4个大字.匾幅长2.5米,宽1米,是对此处山水奇景的真实写照。小孟门岛在大孟门岛上游1 O多米处.仅五、六十米长,这两个河心岛全由呈水平状产出的块状灰绿色砂岩组成,岩石坚硬,抗风化性能较强。 孟门迎着汹涌奔腾的泥流,昂首挺立,任水滔天,终年不没。孟门“南接龙门千古气,北牵壶口一丝天”,其雄姿与龙门、壶口组成黄河三绝,而又以自己独特的风貌著称,古诗有“四时雾雨迷壶口,两岸波涛撼孟门”的佳句。 据《地理知识》表明.孟门原是黄河河床上的一处裂点。壶口瀑布当时就出现在这里。由于长期以来地壳上升.河流下切作用增强.溯源浸蚀.裂点上移.瀑布由孟门移动到现在的位置.瀑下深潭发展成今日的“十里龙槽”.而孟门山就是瀑布深潭上移残留下来的岩石块体。 黄河孟门不但风光迷人.有“孟门夜月”之美.而且在研究黄河发育史中.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。
日期 | 天气现象 | 气温 | 风向 | 风力 | 气压 | 湿度 |
---|
1日周二 | 白天 | ![]() | 晴 | 高温10℃ | 北风 | 1-3 | 894hPa | 35% |
夜间 | ![]() | 晴 | 低温-3℃ | 北风 | 1-3 | 894hPa | 35% |
2日周三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3℃ | 北风 | 1-3 | 894hPa | 32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-3℃ | 北风 | 1-3 | 894hPa | 32% |
3日周四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4℃ | 北风 | 1-3 | 893hPa | 31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-2℃ | 北风 | 1-3 | 893hPa | 31% |
4日周五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6℃ | 北风 | 1-3 | 889hPa | 27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-1℃ | 北风 | 1-3 | 889hPa | 27% |
5日周六 | 白天 | ![]() |
多云 | 高温17℃ | 北风 | 1-3 | 888hPa | 28% |
夜间 | ![]() |
多云 | 低温0℃ | 北风 | 1-3 | 888hPa | 28% |
6日周日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9℃ | 西风 | 1-3 | 881hPa | 28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0℃ | 北风 | 1-3 | 881hPa | 28% |
7日周一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24℃ | 西风 | 3-4 | 879hPa | 43% |
夜间 | ![]() |
多云 | 低温1℃ | 西北风 | 1-3 | 879hPa | 43%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