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山长城建于明朝万历年间,是明朝万里长城东端的起点。其名因其建于宽甸县虎山乡的虎山南麓而得之。现存200余米,敌台3个。向北十余里还有6座墙台。 虎山状如卧虎,面积约四平方公里,主峰高146.3米。南临鸭绿江,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洲隔江相望;西濒?ズ樱?地势险要,为关隘重地。虎山南距丹东市区20公里。 明代修筑的万里长城,是我国长城修筑史上规模最大、工程质量最好的一次,全长12700多里。《明史》上记载其"东起鸭绿,西抵嘉峪",然而由于一些遗迹已经坍塌,仅存基垣,多年来人们只找到了山海关以西的长城,因而一直有明长城"东起山海关,西至嘉峪关"之误说。1989年,通过飞机航拍和实地调查考证,在中朝边境的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,发掘出600余米长城遗址。随后,一批著名文物专家在丹东召开论证会后认定: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在宽甸县的虎山地段,它横越虎山向北向西经辽宁省的抚顺、沈阳、辽阳、鞍山、锦州与河北境内的山海关长城相连接。明长城东端起点的认定,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和收获。 虎山长城发现后,中国政府开始对它展开保护和修复。1992年曾投资380万元人民币,修复了600多米虎山长城,初现了长城最东端的面貌。2000年又总投资2230万元人民币,完成了1000多米的长城主体修复。
日期 | 天气现象 | 气温 | 风向 | 风力 | 气压 | 湿度 |
---|
4日周五 | 白天 | ![]() | 晴 | 高温6℃ | 北风 | 4-5 | 1021hPa | 36% |
夜间 | ![]() | 晴 | 低温-5℃ | 北风 | 1-3 | 1021hPa | 36% |
5日周六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8℃ | 南风 | 1-3 | 1015hPa | 72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-1℃ | 南风 | 1-3 | 1015hPa | 72% |
6日周日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3℃ | 南风 | 1-3 | 1008hPa | 67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-1℃ | 南风 | 1-3 | 1008hPa | 67% |
7日周一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7℃ | 南风 | 1-3 | 1004hPa | 76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3℃ | 南风 | 1-3 | 1004hPa | 76% |
8日周二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8℃ | 南风 | 1-3 | 1006hPa | 54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3℃ | 南风 | 1-3 | 1006hPa | 54% |
9日周三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8℃ | 南风 | 1-3 | 1003hPa | 66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4℃ | 南风 | 1-3 | 1003hPa | 66% |
10日周四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7℃ | 南风 | 1-3 | 1004hPa | 38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3℃ | 南风 | 1-3 | 1004hPa | 38%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