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石窟群之一。位于今甘肃省安西县桥子乡南三十五公里峡谷两岸。现存洞窟二十三个,有壁画、塑像者八窟,东岩三窟,西岩五窟,多为单室窟。形制有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、圆形穹窿顶窟、方形平顶窟,其中第2、4、5、7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窟,尚存部分佛、菩萨塑像,但多为清代重修,唯第4窟西夏高僧像,身着俗装,保存完好。壁画分布四壁,内容可分为五类:经变画、密宗图像、尊像画、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。经变有:西方净土变、药师净土变、文殊变、普贤变、涅变、水月观音变等;密宗图像有坛城图、密宗曼荼罗(藏密)、十一面观音变、八臂观音变等(汉密或杂密);尊像画有说法图、释迦行道图、禅定佛像、观音像等;装饰图案有窟顶装饰、圆光、背光、边饰等,纹样有莲花、忍冬、百花、卷草、火焰、宝珠等;供养人画像残存西夏供养人画像并西夏文题名。壁画以第2窟保存最为完整。从佛教信仰思想而言,多属显密结合、汉密藏密结合的综合型信仰。从壁画内容风格而言,显教经变汉密图像均属中原风格。藏密传自西藏,都有一定的西藏、印度、尼波罗影响,艺术风格和内容与榆林窟第2、3、4、29诸窟基本相同,是榆林窟西夏和元代艺术的一个分支,但它又具有一定特点,是西域早期石窟形制的再现。如第2、4、5、7诸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,中心柱后画涅??图,玄?n取经图据宋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》或《玄?n取经记》绘制画面,穿普贤变、千手观音变、水月观音变中。这种穿插式的画面,在榆林窟已经出现。
日期 | 天气现象 | 气温 | 风向 | 风力 | 气压 | 湿度 |
---|
3日周四 | 白天 | ![]() | 晴 | 高温9℃ | 北风 | 1-3 | 857hPa | 28% |
夜间 | ![]() | 晴 | 低温-3℃ | 北风 | 1-3 | 857hPa | 28% |
4日周五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1℃ | 北风 | 1-3 | 858hPa | 35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-2℃ | 北风 | 1-3 | 858hPa | 35% |
5日周六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2℃ | 北风 | 1-3 | 855hPa | 28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-3℃ | 北风 | 1-3 | 855hPa | 28% |
6日周日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2℃ | 北风 | 1-3 | 855hPa | 26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0℃ | 北风 | 1-3 | 855hPa | 26% |
7日周一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6℃ | 北风 | 1-3 | 850hPa | 16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0℃ | 北风 | 1-3 | 850hPa | 16% |
8日周二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17℃ | 北风 | 1-3 | 848hPa | 22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0℃ | 北风 | 1-3 | 848hPa | 22% |
9日周三 | 白天 | ![]() |
晴 | 高温20℃ | 北风 | 1-3 | 839hPa | 18% |
夜间 | ![]() |
晴 | 低温0℃ | 北风 | 1-3 | 839hPa | 18% |